太久没有回去了,剩下的只有对家的思念。这份思念让我下定决心实施我的“蒲公英回归之旅”,希望能为曾经让我恐惧、最终逃离的故土带来一点改变。孩儿爸是不看好的,还嘲讽道:“妈妈是觉得日子过得还不够苦。” 但他是全力支持的,正应了那句“我不赞同你,但我支持你”。
昨天接到了第一单关于创业方向的咨询,这次经历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客户是在某书上联系上我的,前一秒,我刚刚在一个高热度的帖子下留言道:
“家长朋友们,您是否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感到焦虑?我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二十余年,理工科背景,985本硕博,硕士免试,精通汉语、英语、德语、葡萄牙语,深谙多国教育/科研/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现在希望能将我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回馈社会,可提供以下服务:课业辅导,帮助提升各科成绩,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学业规划,根据孩子的特点和目标,规划升学路径;心理支持,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提供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人生导师,分享成长经验,助力孩子全面发展。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我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帮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价格亲民,性价比超高!如果您有孩子需要辅导,或者自己在工作、学业、生活中遇到问题,欢迎随时联系我。期待能有机会为您排忧解难!”
下一秒,就有人来联系我,希望我能帮他。我欣然接受,约定了时间并通过邮件发送了会议链接。心里还想着这好像不像想象得那么难啊。
约定时间到了,对方却迟迟没有上线。我以为是他不熟悉会议软件,耐心等了一会儿。几分钟后,我发信息提醒他,他说没收到邮件。我赶紧检查邮箱,一切正常。截屏后发给他,并跟他核实所使用的邮箱地址。他也截了屏回了过来,邮件赫然在列,但他仍说“没有”。我开始有点紧张,心想我将要面对的会是怎样一个人。原来会议信息默认是英文的,他看英文比较困难。我有点儿自责,怎么没考虑到这个问题呢。于是便耐心地教他一步步操作,最终还是没能连上,应该是所使用的浏览器的问题。眼看15分钟已经过去,我提出改用微信语音,他同意了,这次终于顺利连线。
我逐渐了解到他的情况,心中不禁感慨:原来中国还有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需要帮助,他们由于家庭的原因没能受过良好的教育,早早辍学,现在想从事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却苦于缺乏基本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不得已与人合作却又被人骗。发达国家有专项资金和专门的机构来支持这类群体;可在国内大家忙于生计,谁又能腾出心力去关注他们?!
咨询过程中,他接了两三个电话。毕竟是在工作时间,我能理解,也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原定50分钟的咨询,最终聊了一个多小时,他还意犹未尽,最终我只算了60分钟。我认真倾听,帮他分析每一个问题,鼓励他,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写成总结发送到他的邮箱,告诉他接下来的具体计划。他激动地说,今天算遇到贵人了,谁会像我这样听他叨叨。
可能是投入得太深,晚上我辗转难眠。想到他的困境,想到互联网社区的混乱,想到社会支撑体系的缺失,我想到了自己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我想到了周围从事IT行业的人也许可以做些什么,我想到了我那在省委组织部工作的无话不谈的师兄,也许他能在政策层面有所作为。
第二天上午,我犹豫了——该不该正式向他收取咨询费?他会不会以为这是一项免费的服务?我的留言会不会让人误解?可我深知,这样的服务需要支持才能发展壮大,知识的价值也应该被尊重。况且在咨询过程中,他数次提到“我们不在一个层次”,说自己“做不了知识付费”,这是否意味着他认可我是在做知识付费呢?费用的设定我考虑再三。对他来说不少但也不多,跟市场上的天价更是没法比,对他来说绝对可以承受。
其实,这点咨询费对我来说并不重要,但如果他愿意付费,至少说明他真正意识到了知识的价值和学习的重要性。考虑再三,我开了收据,忐忑不安地发送到他的邮箱来试探他的反应,并特意留下一句话:“如有疑问,欢迎随时联系。” 我希望,即使他不愿意付费,至少他能提出一些争议,哪怕是吵架,至少能让我看到他是在认真对待这件事。我已经决定,如果他这么做,我将毫不犹豫地尽我所能帮他改变现状。还一边念叨着这也算是缘分,刚好我想做的时候你需要。
然而,接下来的事在意料之中,同时也让我意识到一些问题。如果是二十年前,我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可现在,似乎再没有什么可以动摇我的心境。心灵的颤抖,不会超过3秒。走出去,晒晒太阳,一切归于平静。